-
蔡天琪
-
3楼发表于: 2022-03-10 14:05
本次研讨,三位老师分别就审题立意、素材阐释、结构层次三个不同角度出发,为双新背景下教师如何展开高三议论文写作训练作出了示范,令观者受益匪浅。
钟孙婷老师聚焦审题与立意,通过对作文题中“核心对立关系”的分析,将学生思维引入哲学思辨维度,总结普遍规律;张梦田老师的“重与细论文”,带领学生从自身“痛感”出发,重新审视议论文写作的不足,寻找素材阐释层面的提升空间;朱晓卉老师则以“如何让说理言之有序”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逻辑的内在规律与外部呈现。三堂课在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直击当下高三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痛点,切中肯綮,引人深思。
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语文组
黄颖王国刚唐忠义沈开邢静吴云洁蔡天琪
-
叶利娟
-
8楼发表于: 2022-03-10 18:24
朱晓卉老师的课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出发,针对性强,通过组织学生对经典化、生活化的话题的讨论和对学生考场作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追问,如这个是最重要的吗?这个是最合理的吗?真的是这样的吗?总结出深化作文层次安排的方法,水到渠成,让人受益匪浅。除了借助常见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干,搭建作文框架。还用“还有吗”“还有吗”“还有吗”的追问来增加思考量度,让学生的作文走向深刻。
张梦田老师的课通过检查预习作业,让学生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写作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学生分享,说明素材选择和安排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的“说”落实到笔头的“写”,重视纸面的表达质量。通过TPS方式保证学生的个人思考质量基础上进行结对讨论及公开分享,避免盲目性。凝练学生练习成果,并上升为理论总结。温故知新调动知识储备。内容丰富紧凑,有深度有内涵。师生在对话中材料中展现出了极高水准,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很难直接使用,需要调整内容的难度。
钟孙婷老师的课程很有眼光和实践价值。 她的教学设计基于对几个一模题共同点的研究,提出了几个步骤概念,帮助学生竞争者自发的研究上升到自觉状态。这对于面临高考的孩子来说是很具有现实训练意义的。当然,对于多数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这类具有抽象性对思维水平的一定要求的课程对其反应和接受能力均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概念概括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如果放在我们的学生身上,需要有很大的调整。
肖连喜 季微 罗春旎 叶利娟 祁骏 庞丹 吴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