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婷
-
4楼发表于: 2019-12-26 08:41
例如四年级《沉与浮》单元的第2课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与第3课时《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这两节课。由于这两课时的学习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后者是在前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和解释问题。考虑到以往教学中,学生因为教学课时安排的关系,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知识的衔接,造成教学效果的减低,因此将这两课时设计为长课教学。主要设计思路是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改变橡皮泥和空瓶子的沉浮状态”,从而得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分别是物体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其次通过动手操作“让土豆浮出水面”,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有关;最后了解生活中一系列利用浮力的例子。
-
王雪丽
-
9楼发表于: 2019-12-26 08:44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师较多的还是按教材顺序,设计一课教学一课,将系统的知识点分散在各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完之后,对相关知识体系并不能很好地形成联系。造成了知识的不连贯、不完整,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把握大打折扣。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后,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重组,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处理单元教学内容,系统的教学。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深入地研究和理解教材,综观全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更好地梳理知识体系。这是读懂读通教材的关键,是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的前提。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请登录。